教职工代表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2021年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来源:校工会 作者: 发表日期:2021-01-30 阅读次数:

开好局 起好步

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李 和

(2021年1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校建设湖北医药大学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推动“双一流”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致力于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全校各单位闻令而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力展开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多名临床教师奋战抗疫一线,多名专家和研究生参与流调与防疫科普。1183名党员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款11.76万元。募集防疫物资价值502.07万元。附属医院众志成城守护一方平安,附属随州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万余名校友投身抗疫斗争,做出巨大努力、付出巨大牺牲、获得巨大荣誉,29人次获得国家表彰,41人次获得省级表彰,76人获市级表彰。学校授予77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努力讲好湖医药抗疫故事,宣传抗疫典型近600人,多篇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转载,学校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安全高效完成师生返校复学。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应急教学方案,开展在线教学,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制定复学返校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多次开展规范化复学演练及实际操练,成功组织万余名学生安全返校复学,2400余名毕业生顺利离校,近3000名新生平稳入校。学校和宿舍楼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对发热学生、高风险地区返校学生、因病因事缺勤学生百余人做到逐一跟进、核查,直至隐患消除后销号。

——持续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学校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校园封闭管理,在与附属太和医院无隔墙、校内办公场所与职工家属区纵横交错等特殊环境下,取得了“零感染、零传播”的良好防控成效;各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精准施策,采取非常手段,取得了“零失误、零退缩”的骄人业绩。增设人脸识别、门禁测温系统,实行“日报告”“零报告”。有序组织12批11个国家共233名留学生安全撤侨。做好疫情防控预防核查、物资储备、隔离设施、食宿供应等服务保障工作。学校荣获十堰市“无疫单位”。

(二)致力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再攀新高

——“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秉持“学科强则学校强”的理念,“一年一学科”重点建设的基础医学学科成效明显。基础医学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排名较2017年前进30位。一流学科和培育学科进位迅速,临床医学接近ESI排名前5‰学科,比2017年刚进入时前进1584位,药理学与毒理学潜力值为53.48 %,较去年上升18.47%。新增学科建设经费2904万元,较去年增长36%。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第五轮学科评估和首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制定《学科建设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学科建设项目化管理。扎实推进质量创新工程,获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支持课程建设项目1项;立项支持43项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划拨经费103万元。

——研究生教育开创新局面。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招生421名,在校生达1083人。与首都医科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工作,遴选16名兼职博导。落实研究生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评选17名优秀硕士生导师,首次选聘14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研究生班主任,强化导师培训和管理。加强基地建设,新增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申请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申报2个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完成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基础医学的合格评估,护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我评估,护理专业学位水平评估。顺利通过药学专业学位评估。

——科技创新力实现新提升。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3029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387篇。获授权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6项,十堰市社科奖29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围绕“学术校庆”,举办学术讲座论坛120余场次。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厅绩效考评中获优秀。新建1个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麻醉与疼痛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

(三)致力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基本建设有效落实。秉持“专业好则学校好”的理念,深入实施“一年一学院”和“一年一专业”计划,护理学院和精神医学专业建设扎实推进。修订2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优专业设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获批并招生,新申报生物医学科学专业通过评审。出台关于一流专业、一流本科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三年建设周期与目标。获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8个,占学校专业总数近40%。组织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积极申报国家一流专业。进一步推进智慧化教学建设,斥资1200余万元建成智慧教学管理系统、智慧教室和升级改造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新实习基地,专业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本科教学改革有效推进。制定《落实“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指导性意见》。基础护理学获批首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引领带动23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省重大教学研究招标课题有序组织落实,并新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评定校级教研项目101项。扎实推进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126名学生入校学习。开展优秀教学奖评选,2名教师分获“园丁奖”和“新秀奖”一等奖,7名教师获得课程思政单项奖。教学团队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医院临床实习教学检查规范开展,教学质量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录取新生3412人,麻醉学专业录取线居省属一本高校第五名。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开展线上招聘和就业帮扶,就业率保持较好态势。本科生升学率达24%,同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强化生物医药科技园智能化设施建设,入驻项目45个。学科竞赛再创佳绩,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省级60项;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在省“互联网+”、“工友杯”创业创新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9个项目获得奖项;参加“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银奖2个,铜奖10个。

——“五个思政”工作持续深入。制定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隆重举行第36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教师38人,“从教满三十年”教育工作者261人,“教师思政”深入推进。开展系列示范课、示范团队评选和培训,18门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或培育建设项目,“课程思政”深入落实。鼓励思政学科与社会联动发展,“学科思政”继续夯实。成功创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多名师生获得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十堰好人”荣誉,“环境思政”极大彰显。深化“书院制”改革,广泛开展社团、实践和志愿活动,落实劳动课和第二课堂改革,加大学生心理、学业和生活帮扶,资助学生13012人次,金额1987万元。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6个项目获批省教育厅学生工作精品和实践育人特色项目,“学生思政”深入有效。

(四)致力于人才引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

——人才引进再上新台阶。秉持“人才兴则学校兴”的理念,积极拓展线上招聘和网络面试,实现人才招聘模式由“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引进博士25人,其中7人为博士后出站人员;硕士21人,其中紧缺专业教师11人,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加大人才聘期考核力度,完成34名博士及10名楚天学者的聘期和考核工作。职称岗位评聘严格规范,出台《2020年岗位职数设置方案》,推动新一轮全员岗位聘用工作,聘用管理岗位216人,基本完成教师专技岗位分类聘用及非教师专技岗位聘用工作。

——人才项目再结新硕果。申报国家级项目3人次,省级项目10人次。获批“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4人,医学领军人才4人;新申报“百人计划”1名和“楚天学者”6名。选树教师先进典型,推荐全国教师育人楷模候选人1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6人。1人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省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称号。3名博士参加第九批“博士服务团”业绩显著,5名博士参加省“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

——人才服务再展新面貌。修订《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实施办法》,制定《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管理办法》,出台《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办法》,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老上线工作稳步推进,职工待遇有效保障。124名专兼职教师获批教师资格,20余名教师赴国内外进修、访学,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1名教师获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

(五)致力于内外协同,共享发展格局日渐成型

——内部治理能力快速提升。总结“十三五”成就,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启动药护学院转设工作,出台转设方案。开展民法典宣传学习,顺利通过市“七五”普法验收。深入推进“七防工程”建设,开展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国家安全工作获市防线办通报表扬。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获评省国有资产编报优秀单位称号。重建人文社科基地图书阅览室。获评省直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优秀单位、省高校宿舍和伙食管理先进集体,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连续六年蝉联市“档案达标先进单位”。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在教育部行业网络安全监测中名列前茅。完成运动场地、环校路、老旧校舍小区、体测中心、校园电力等系列改造和教室空调安装、校园快递服务中心迁建等系列民生设施建设。新校史馆开馆并接受参观千余人次。启动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设计、小南山土石方开挖等工程建设。完成教代会提案办理17份,满意率达98%。发放慰问金近80万元,传统节日慰问品140余万元。成功举办55周年校庆,活动丰富,组织有序,影响深远,大学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服务能力更加彰显。学校大型设备向校外提供科研共享服务220余次,承接市局级以上动物实验项目56项。配合市卫健委积极创建省区域医学考试基地,承担多次社会性考试,服务社会考生近3万人次。扎实开展精准扶贫,高质量完成扶贫任务,2人获学校精准扶贫记功个人,3人获工作嘉奖。张勇洪博士团队科研项目为合作企业节约成本近20%,辐射带动53个村,6000余农户种植虎杖脱贫致富。2名职工脱产挂职创文办、376名职工每周赴社区创文、万余名师生开展志愿服务,为十堰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做出巨大贡献。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四个一”方案,100余名党员志愿者服务社区;落实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制度,582名教工党员第一时间完成“双报到”,下沉服务得到各方高度认可。作为唯一承担单位编制《十堰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多项成果分别被全国政协、贵州省委办公厅和十堰市委采纳应用。

——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发展。克服疫情影响,与2所国外大学接洽合作办学项目,邀请国外教授开展线上讲座。获批省教育厅2021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2020年教师出国培训1项,1名教师出国访学,招录注册留学生36名。完成大学排名指标建设方案、“升大”论证报告等工作,学校平均排名较去年提升40名。多渠道多频次多形式向省市政府、上级部门呼吁支持,寻求解决“升大”、“双一流”、直属附属医院、公卫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等办学诉求,成效明显。申报央财项目11项,其中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建设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支持资金1亿元;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项目库。与首都医科大学就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支持我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开展多次协商,取得阶段性进展。

(六)致力于强基固本,党的自身建设提质增效

——宣传思想工作更接地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举办校党委中心组学习20次,安排职工周四政治学习24次,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级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均做到了第一时间学习传达并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学者在县市区开展理论宣讲40余场。切实落细落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月度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审核备案校内讲座论坛报告会135场次,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扎实开展内外宣传,获得多项中国高校和湖北省高校好新闻奖。

——基层组织建设走深走实。秉持“党建优则学校优”的理念,压实党建责任,完善三级党建责任清单和考核机制。

印发党建组织员聘任管理办法,组织支部主题党日12次。成为市首批离退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单位。举办春季“云端党校”和秋季党校。全年发展党员405人,选树 5个“先进分党委”、10个“十佳党支部”、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完成1个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为6个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及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授牌。校党委获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校党委和1个分党委、2个党支部获“全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称号,1个党支部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附属随州医院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多篇成果在省统战理论研究会上获奖,侨联荣获“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党建工作多次被湖北日报等省市媒体宣传推介。

——干部选任培训全面拓展。选任处级干部15人,科级干部51人。调整交流干部20人,规范做好8名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工作。考察挂职干部,遴选12名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培训。举办处级干部读书班、党务干部和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完善临床教师党员“双联双管”机制。从严干部管理监督,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查核,重点抽查2批13人次,3人漏报情节较轻,给予批评教育。严格出入国(境)审批管理,规范社会兼职审批,完成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履职尽责考核。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力。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完成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考评,对排名后5%的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约谈。出台《保密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系列活动。抓好节日反腐,多层次开展警示教育,观看《权力迷途》等警示片,3200余名师生参加“楚韵.清风”党纪法规测试等线上答题。清退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300余平方米。重新修订重要会议议事规则,召开党委常委会26次,校长办公会20次。开展会风会纪督查,通报2个单位并责令整改。不断压实主体责任,通报主体责任履责纪实情况,对部分失职干部进行提醒谈话。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梳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整改,开展指尖上形式主义整治。推进“十进十建”进扶贫乡村,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党风、作风、校风、师风、学风不断向好,优良政治生态格局渐显。

各位代表,学校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监督,被授予“全国内审先进集体”称号;进一步做好校友工作,募集资金688.23万元,成立了14个省市地方校友会;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荣膺省委考核“优秀”等次。

各位代表,刚过去的2020年,极其艰难,我们能取得以上成绩,极不容易。这是省市各方正确领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关心关注、倾情相助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学校的发展,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校人才队伍不优与学校快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科实力不强与实现学校实施“双一流”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专业水平不高与本科教育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缺少重大科研项目,没有大平台、没有大成果;具有我校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敢于担当的精神需要进一步激发。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学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推动教育从总体实现现代化向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起步期,是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也是我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这个重要历史阶段,把每一步走稳走实走好,为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学校一届十次全委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校未来五年和二〇三五年发展蓝图。这次向大会提交审议的“十四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就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展望二○三五年,我校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更加坚强有力,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学校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成一批一流学科;获批一批重点教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教科研成果;打造一批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及一流教学团队;文明校园、文化校园、法治校园、数字校园、安全校园、生态校园、清廉校园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深度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中西结合部医教研协同创新基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医学留学生研学基地的功能有效发挥,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医药大学基本建成。

“十四五”期间,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我们编制规划、推动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新的发展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应对挑战、补齐短板上动真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以贯之,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开创办学事业新局面。

三、2021年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战之年,更是我校建设湖北医药大学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优化学科建设布局。继续实施“一年一学科”,重点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做好学科建设评价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完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及激励措施体系,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基础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申报条件及各硕士学位点建设和评估指标要求为目标,做好对标建设。培育交叉学科,形成医、理、工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格局。立足学科建设项目化管理,将建设的短板和成果以项目形式进行支持,培育标志性学科成果。

——提升硕士教育质量。出台并推进研究生质量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制定二级学科培养方案及护理、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专项支持研究生教研活动,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导师培训和管理,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成护理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护理专业学位点首轮水平评估、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拓展研究生培养基地1-2个,强化研究生教育的条件保障。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抓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参与国家重点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加大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力度,力争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成果。鼓励学校之间、学院之间、学科之间联合申报高水平科技成果奖,争取实现国家科技奖的突破。主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组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实施分类考核评价。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推进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申报工作,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努力争取“麻醉与疼痛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加大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平台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加强学报质量建设,力争办刊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统筹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继续实施“一年一学院”“一年一专业”,重点建设口腔医学院和预防医学专业。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遴选3个专业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实施本科教学振兴计划,分批开展专业建设情况自评。以“新医科”思维调优现有专业,筹划新专业申报。积极准备口腔医学和药学的专业认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并融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中,开展示范课程等系列评选。做好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暨生物科学系建系十周年总结。

——统筹推进本科教学改革。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革不科学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出台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启动第二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遴选10门校级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省级一流课程。择优申报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加强新建临床学院建设力度,强化实习教学管理,开拓精神医学等专业实习基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统筹推进学生工作。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素,构建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全面开启书院“通识+”教育,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服务的“融”模式,构建数据共享、智能联通的学工网络系统。丰富素质教育资源,搭建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文化体育等多元素质发展平台。开展精准资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水平。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支持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对接新高考改革,完善帮扶机制,高质量做好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工作。

(三)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人才引进工作成效。紧密结合学校“升大”确立的师资发展目标,加大教师引进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抓好高水平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人才招聘网络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人才引进的路径和渠道。争取教师增量不少于45人,其中博士不少于25人。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博士服务团和博士专家企业行考核选送工作。

——持续提高人才引育能力。加大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形成符合高等医学教育所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梯队。强化校内兼职师资培训师队伍建设,加强临床学院师资培训,继续开展“教师培训院系定制服务暨教学培训进院系”等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导师制考核。健全教师培训成效考核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进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后续工作,签订全员聘用合同,规范教师分类管理,健全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贯彻落实国家反“五唯”政策,引导教师注重科研的质量和成果的显示度。改革职称评聘,修订评审条件,优化评价体系,推进高级职称评审学术答辩全覆盖。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充分运用高层次人才聘期考核结果,实行博士津贴动态调整。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系统上线。

(四)大力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校门口人员、车辆管控、严格执行“非必须不外出,非必须不入校”的工作原则。校园、学生宿舍和家属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活动审批管理。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健康监测。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体温监测、“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慎终如始地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

——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继续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推进“双院融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稳步推进药护学院转设工作。做好迎接档案“省特级”复查工作。进一步发挥老协和关工委作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厉行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群防群治的综治维稳格局。开展基金会免税资格认定;力争实现省内地市州校友分会全覆盖,省外成立3-5个地方校友会。完成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上海路校门、小南山土石方工程、环校西路和南路拓宽、宿舍和食堂调整改造等建设项目。

——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精心谋划后续扶贫任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百马行动”“百县百校”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持续抓好茅箭辖区乡村理论宣传、社情调研、创文实地点位对标创建和包联社区文明劝导等工作。建设居民健康生物样本库。面向社会开放共享部分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继续开展博士服务团、援疆、挂职等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推动“更名”指标任务落实,加强内涵建设,争取大学排名稳中有升。发挥好各类联盟作用。继续加强与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加大京鄂对口协作项目实施力度。继续深化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力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1-2所友好合作单位。邀请1-2名国外知名专家讲学或开展科研合作。加强留学生管理,稳定招生规模,力争招生50人。

(五)全面巩固加强党的建设

——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定期研判政治生态。筹备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两会”精神、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舆情管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十进十建”,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挥党外人才服务优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定好季度党建重点工作清单。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改选换届和增补委员程序。落实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安排好主题党日活动,逐步形成党委书记、分党委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持续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提升党校教育水平,规范做好党员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与吉祥社区共建“大党委”,进一步深化“六个一”工作机制,抓好教职工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工作。

——做好干部选任培训工作。适时开展党建组织员、处科级干部选任,全面梳理近五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干部监督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审批、社会兼职管理等干部监督工作。推进“学生支部活力提升”“教师支部双带头人培育”“机关支部作风强化”等工程,开展党员轮训、党务干部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党务工作坊及副处级干部培训班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工作。落实“五个思政”,完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八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推进、评估问效,切实提高思政工作质量,培育思政精品课程,着力打造“书院制”、“行走课堂”等一批特色思政工作品牌。举办主题文化节和传统文化活动,建设神农医药主题文化。办好学校社科联、文联,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同志们!学校事业发展任重道远,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但是,我们相信,困难再多,也没有我们群策群力的办法多;压力再大,也没有我们克难奋进的决心大。擘画蓝图定方向,久久为功立潮头!实现宏伟蓝图,成就“升大”伟业,惟赖躬身实干,切需勠力同心。新的一年,让我们以更高的历史站位和更广的战略视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单位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开拓进取,主动作为,扎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的征程中再创新辉煌!

寒假在即,希望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遵循防疫规定,守卫自身健康,度过平安假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