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阶段 展现新作为
为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在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22年1月15日)
李 和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建设湖北医药大学的重要之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实现了“十四五”事业发展良好开局。
一、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教学内涵稳步充实。护理学、临床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另获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基础化学、临床技能实训、医学伦理学、药物化学、全科医学与健康中国社会实践、医学微生物学、医学情景口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增1个本科专业(生物医学科学)。组织申报3个国家级、3个省级一流专业,6门国家级、11门省级一流课程。完成21个专业培养方案修订、93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全科医学、“新医科”理念有机融入其中。建成3门湖北高校教学案例课程(基础护理学、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英语电影赏析)、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学教研、外语课部)。1部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第2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主编教材《临床技能学》被科学出版社立项。23项教研课题获得省级及以上立项。
(二)组织体系稳步健全。十堰市太和医院、人民医院获批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新增为学校附属医院。健全校-院-室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和校-院-班三级学风建设体系,完成79个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专项督查。新增3个实习基地,新建8间智慧教室,实现校内校外对接连通。拓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15个、建成省级工作站5个。成功应对新高考改革,录取新生3622人,本部招生计划扩增12%,高分考生占比38.3%,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就业率接近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教育引领稳步提升。书院制改革持续深入,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改革逐步深化,学生社团管理更加规范,喜获2个活力团支部、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资助学生19241人次,累计总额达2241万元。服务师生心理咨询40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57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喜获3金1银5铜,全国总决赛铜奖1项,获奖数量超前六届总和。
二、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跨越
(一)学科建设获得新突破。构建多维度学科评价体系,经费项目化管理实效明显,临床医学在ESI全球排名接近前3‰;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全国晋位明显,分别位居第46、第41和第10。学校成为全省“双一流”建设最快、增幅最大的省属高校,且年度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医学院校第45,省内第三、省属第一。获批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成功申报实验肿瘤学、生殖医学、临床营养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二)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系列规章,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获批各级各类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1项。完成9项科技成果登记,1人获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三等奖。发表IF≥5的文章104篇,较去年增长116.7%。成功举办超声医学论坛、武当国际医学论坛、全国组胚学术年会等系列高端会议。科技量值位居全省医学院校第三位。
(三)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获批立项1个省级科研平台(武当道地中药综合利用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胎儿复杂畸形精准诊断)。完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选址设计论证工作。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连续3年绩效考评优秀,获得160万元经费后补助。立足汉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功筹建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统筹推进PI项目建设,生物医药研究院超微结构分析中心全面建成并顺利运行。
三、人才队伍引育并举,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一)全力以赴引才纳才。录用博士20人、硕士17人。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项目4人、湖北省产业教授2人、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20名博士获批十堰市武当人才支持计划第三层次人选。推荐3名博士参加湖北省第十批博士服务团,1名博士入选湖北“院士专家行”专家。
(二)树立导向用才强才。建立与考核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完成15名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项目入选者、2名湖北省“百人计划”、33名博士的年度与聘期考核,强化人才过程管理,注重人才培育质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到人才招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各个环节。扎实推行教师分类管理改革,圆满完成岗位设置与全员聘用工作;优化绩效分配方案,科学推行二级学院绩效包干。
(三)强化培训养才育才。注重师资培养、职称评审、兼职教师管理等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先后选派18名教师赴武汉大学进修培训,组织15次线上专题活动培训教师700多名,面向附属医院和市内其他高校岗前培训新职工181人。推选“荆楚好老师”12名。
四、内部挖潜外部拓展,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新增3所友好合作单位。获批3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选派1名教师参加公派留学。新招录留学生122名,留学生总数达532人。以“京鄂对口协作”“省部高校共建”计划为依托,深化与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合作,学科团队培育、科研平台共建初见成效。获得中央财政项目资金1741万元,预算内专项资金8000万元。
(二)社会服务功能持续彰显。1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1人获民进湖北省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4名政协委员2021年度考评优秀。组建2支工作队,扎实推进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14人入选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库、市科技特派员、湖北省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联合企业申报省、市科技揭榜项目3项,签订横向项目9项。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五送”惠民活动。组织师生常态化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劝导、创文宣传等志愿服务。获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湖北省考试基地,被评为全国“七大样板”考点之一。
(三)内部治理效能持续改善。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药护学院转设工作进展顺利,新校区年初即将开工建设。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完成《章程》修订工作,制度废改立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连续7年获得省厅表彰,并获评为省直部门绩效评价、预算编报优秀单位。顺利通过档案管理省特级复查暨年度档案达标先进单位验收。
(四)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上海路新大门、环校路改造圆满完成,公卫大楼开工奠基,部分楼栋焕然一新,五个食堂全面升级,校园环境大为改观。财务、教务、学工、人事、资产、档案等系统逐步整合,一网式办公平台初具规模。极力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完成养老上线审核,通过率达99.6%。成立2个地方校友分会,募集捐赠695.19万元。“七防工程”建成使用,校园疫情防控有力,国安保密、综合治理管控有序,荣获十堰市人民防线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五、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一)全面强化政治引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三重一大”等议事规则,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贯彻有力。“三全育人”“第一课程”建设实效明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位,主阵地坚如磐石。
(二)持续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大抓党建大抓基层”要求,彰显“光荣在党50年”“两优一先”榜样力量,规范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33个党支部按期换届。校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优化处科级干部岗位设置,规范开展干部届中调整、选拔任用、转聘工作。知联会、留联会、侨联、妇委会顺利换届。民盟支部、侨联喜获省级表彰。护理学院荣膺“全国巾帼文明岗”。学校荣获全省高校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三)不懈打造清廉校园。实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管理,全面监督二级单位“一把手”及其领导班子,专项监督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专题调研,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打造“好正实优”的“清廉校园”“清廉机关”,文山会海有效控制、议事机构精简规范、党政决策落地见效、“四风”问题有效遏制,累计“为师生办实事”186件次。配合并顺利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建章立制42项。
各位代表,同志们:附属医院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荣辱与共、携手共进,秉持医教协同、教学相长,圆满完成了各项繁重的教学任务,成功实现了各自高质量的发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件又一件成绩,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湖北首家医防协同中心应运而生,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暨十堰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药科教中心建成启用,神经外科专业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疼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光明中心等等相继落成,并成功获批43个省级重点专科、90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另有12人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所有成绩的取得、所有成功的背后,是附属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耕耘。值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是我校发展史上取得成果较为丰硕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进步令人振奋!这是上级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附属医院协同共建的结果,是全校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在此,我代表校党政向致力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体教职员工和附属医院广大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友好和离退休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成绩,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彻底、行动不够果敢、作风不够硬朗是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科布局不够优化、领军人才不够突出、标志成果不够彰显是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管理体制机制不畅、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科技创新实力不强、高层人才活力不足、保障服务水平不优是学校事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尽快加以解决。
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将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谋划党和国家未来五年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行动纲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学校将着力贯彻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二届二次党委全委会意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攻坚升大更名核心指标,释放聚增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我们坚信,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2022年一定是一个斗志昂扬,激情滂湃,只争朝夕,御风奋进的龙虎之年。
今年工作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稳中快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焕发干事创业激情,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实施跃升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速教学内涵建设。以“新医科”建设为龙头,加强麻醉学、药学等专业建设,构建临床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药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等五大专业集群,提升新医科、工学类应用专业内涵,助推口腔医学、药学通过国家专业认证,争取获批1-2个国家级、3-5个省级一流专业。实施“一师一优课”计划,以“课堂革命”推进“质量革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特色优质课程培育,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融入传统医学课程建设中,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获批总量翻一番,所有课程实现信息化,并争取获批1-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深入推进名师工程,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育2-3支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努力实现国家级名师的重大突破。
(二)加快教学质量提升。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提升毕业生学位授予率、高质量就业率、执业医师通过率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并推荐报送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级别教学研究课题,努力实现国家教学成果获得重大突破。组建教学实验班,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开展“互联网+PBL”教学模式改革。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同行和专家的协同作用,高质量开展“三方”评价活动。以二级学院为主导,建立符合课程要求的考核形式,推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改革。加强教研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教学管理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升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质量,积极开拓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实习基地。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推进教务系统提档升级,提高智慧教室使用率。
(三)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深化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优化完善招生方案,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升优质生源比例,并提前做好独立学院转设后生源空隙的补充。加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健全“互联网+”大赛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联动机制,推进省级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档升级。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书院制改革为抓手,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健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资助帮扶标准化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正能量。加强主题班团会建设,深化第二课堂改革,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实力,探索兼职辅导员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和优化学风班风考风建设,打造一批学生工作示范团队、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和实践育人特色项目,打造红色学工、人文学工、智慧学工、务实学工、青春学工。
二、实施倍增计划,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一)着力打造学科优势。聚焦“双一流”建设任务和要求,建立动态调整竞争机制,加强学科建设项目化管理,推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等学科提质增效,助力护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提档升级,鼓励医学与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学科交叉创新发展,确保临床医学稳居ESI全球排名前3‰,并新增一个学科入围前1%。加大“申博”工作力度,做好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的项目实施和绩效考核,推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力达到博士学位授权要求,实现立项建设目标。树立激励导向,强化绩效考核,确保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综合奖补、“双一流”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力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岗位目标与聘期绩效考核,顺应“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改革,汇聚合力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力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达到双位数,获批经费总量翻一番。抢抓“京鄂对口协作”“省部高校共建”机遇,争取建成1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且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参与湖北长江实验室,持续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完善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提升现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对外学术合作与交流,举办或协办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钱变纸、纸变钱”良性循环,着力打造1-2项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服务品牌项目。
(三)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培养规模,争取招生增量不少于10%、总量突破500。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强化“学校-培养点-导师”三级管理,建好研究生工作站,增强导师“导学导研”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争取入选案例不少于20项,且1-2项入列国家案例库。适时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竞赛,定期举办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论坛。拓展和优化研究生基地布局,大力推进武汉、深圳等地合作基地建设。充实硕士学位点建设内涵,顺利完成4个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和3个硕士学位点专项评估,力争在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门类实现硕士点建设突破。
三、实施提质计划,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实力
(一)海纳百川引进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盯医药大学建设目标,着力抓好高水平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才聚荆楚”活动为契机,充分用好“人才二十条”和武当人才支持计划,汇聚附属医院力量共同打造区域医学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全职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探索推进协议工资制改革,宽口径引进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拘一格聘用使用人才,确保高层次人才净增量不少于20人。持续做好人才项目申报和人才服务工作,力争国家级人才项目取得突破。
(二)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加大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计划,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形成符合高等医学教育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梯队。选派2-5人赴海外知名高校访问交流,15-20人赴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所进修学习,继续鼓励并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加强全职业周期师德师风建设,统筹人才荣誉与奖励制度,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做好“荆楚好老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和激励,营造爱才惜才和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机制服务人才。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创新计划,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落实“揭榜挂帅”“赛马选人”机制,强化聘期考核、期中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和激情。加强新职工试用期满考核,做好本轮聘期内的空岗晋级、普通岗教师竞聘工作。推进落实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加强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管理。规范教职工学历学位认定,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顺应新形势平稳做好职称评审。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社会保险改革措施,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利益,完成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全面上线。
四、实施增效计划,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一)高效加强校园治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一体推进,落实《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助推“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强化审计监督,完善内控体系,严肃财务管理,拓展收入渠道,积极化解债务,着力提升资金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放管服”不动摇,稳步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凸显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全面总结“双院融合”经验,探索构建临床学院、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的新型关系,进一步深化医教融合、促进教学相长,加快推进学校和直属附属医院高质量融合一体化发展。
(二)深入开展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化与国外友好单位的项目合作,力争申报1-2项教育部对外合作项目和1-2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做好教师公派留学工作;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承办好汉语水平考试,稳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发挥各类教育联盟作用,继续推进京鄂对口协作项目,建立中央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库,遴选一批成熟度较高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药护学院转设,确保新校区如期开工建设。发挥湖北省全科医学和免费医学生人才培训基地的辐射效应。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加大基金募集力度。加强校友组织建设,汇聚力量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三)打造优质保障服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拼抢实”氛围,坚持善谋善作善成,做到唯干唯实唯先,切实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持续开展“我为师生办事”活动,加快推进公卫大楼建设,有序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稳妥抓好校园水电管网及节能设施改造和维修工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完成智慧校园第三期建设。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激发老协和关工委作用,调动师生参与学校民主治理的热情。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安全保密责任,广泛实施信息公开,妥善处理信访诉求,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加强“七防工程”建设,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护体系,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目标,努力构建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五、实施领航计划,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内涵
(一)加强理论武装,把好方向举好旗。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计划,规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抓好党的二十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两会”精神等专题教育。深化对统战人士的政治引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探索融通“五个思政”、融合“十大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的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工作路径。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网络舆情和课堂、学术、校园活动的管控。
(二)加强组织建设,固好根本聚好力。实施党建领航攻坚行动,树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定期督查党建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深入开展“双创”(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持续推进“对标争先”计划,培育党建特色品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党务干部政治待遇。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锻造高质量干部队伍。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加大培训轮训力度,稳步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堰市太和医院、人民医院划转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实现了全体湖医药人和附院广大医务人员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和附属医院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如何实现深层次的医教协同、更紧密的融合发展,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前期,在深入沟通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学校和直属附属医院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得到了两家附属医院的一致认同。后续,我们将围绕“若干意见”,立足于医教协同、教学相长,聚焦教学与科研、专业与学科,共同商定出台配套实施办法。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对外一杆旗、对内一盘棋,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和附属医院一定能够共建共享、共赢未来。与此同时,学校也将大力支持附属医院以培养医学人才为引领,以医院公益性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深化协同创新驱动,健全医疗救治体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增强保障运行效益,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同志们!升大更名任重道远,发展任务光荣艰巨。但我们坚信:困难再多,也没有我们群策群力的办法多;压力再大,也没有我们克难奋进的决心大。全体教职员工、附属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用奋斗拥抱新时代,用实干开启新征程,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力争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湖北医药大学,以优异发展业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寒假在即,新年将至。在此预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