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代表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2023年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来源:校工会      作者:      发表日期:2023-01-30      阅读次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篇之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谱写了新篇章,开创了新局面,展现了新气象。

一、致力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教学内涵不断充实。聚焦质量跃升计划,围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完成年度自评任务,全面带动专业、课程内涵建设。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眼视光医学、中医学和生物信息科学3个新专业。8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建课程思政专家团队,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完成2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启动卓越医师班2.0培养模式。3个教研室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落实校-院-室三级质量监控要求,完善质量保障制度43个,组织“四方”质量评教,开展教风督导月活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优化。严格落实马工程教材选用,开展出版发行物专项排查,有效确保了教材质量安全。新增5所临床实习医院。校内外智慧平台互联融通。申报厅局级以上教研项目56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三)人才培养稳步优化。把好人才培养源头关,招收研究生652人,录取本科生3950人。新增硕士生导师156名,立项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56项。新增10个创业企业项目,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喜获2金2银7铜,全国总决赛荣获1项铜奖。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五个思政”,构筑“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1名学生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1支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二、致力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倍增

(一)学科建设成果丰硕。聚焦“双一流”建设标准,临床医学学科ESI晋级全球排名前3‰,国内排名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入列国家“一流学科培育行动”;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潜力值达到94.51%,即将进入ESI前1%;基础医学学科步入全国前50%。完成“现代医学”“生物与医药”“公共卫生与健康”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项目申报和7个学位点评估工作,医、理、工、管学科有序交叉融合。

(二)科技成果成绩喜人。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4项、纵向科研经费1854.5万元,科研立项和经费资助较上年翻一番。获批科技部外国专家计划项目3项,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发表SCI论文296篇,其中2区以上高水平论文120篇;获得专利授权21项;出版专著6部;成功举办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等系列高端会议。1人入选“科技副总”;编制完成《十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签订技术合同6份。

(三)科研平台成效明显。持续提档升级四级科研平台,稳步推进湖北武当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鄂西北特色药用资源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连续4年考核获批“优秀”等次。

三、致力于凝聚动能,人才队伍建设稳中提质

(一)人才引育再谱新篇。紧盯医药大学建设和申博工程,引进博士22人,与附属医院“校院双聘”博士3人;获批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人。1名博士入选“武当人才支持计划”第二层次,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选送1人参加博士服务团、1人参加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

(二)教师发展呈现新貌。大力实施“教学名师”“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培训教师1800余人次。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建设,创新开展“一书三单”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解剖学教师团队荣获“荆楚好老师”称号,集中表彰优秀教师218人,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三)人事改革体现新风。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聘期考核力度,完成教师岗、管理岗、工勤技能岗共计26人的岗位聘任,评选记功嘉奖16人。出台教职工学历学位认定、人事调配等管理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办法,首次实行线上年度考核,人事管理水平持续提档升级。

四、致力于内外协同,大学治理体系赋能增效

(一)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招收留学生102人;获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3项、科技部国境外线上培训1项。持续推进“京鄂对口协作”“省部高校共建”合作,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成功落地。“一把手”深入“四县两区一市”访企拓岗,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构建。学校排名稳中有升,全国综合排名374位,较上年晋位34名;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43位,较上年晋位2名。

(二)内部治理持续优化。坚持按章办学、依法治校,规范合同管理,强化法律风险,师生法治素养有效提升。药护学院转设取得突破,转设合作及校区建设协议正式签订,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实行大信息大统筹大督办机制,民主管理有力推进,行政办公“一网式”办结。有序推进共同缔造,助力乡村振兴,2支工作队和2名同志获省级表彰。

(三)服务保障持续强化。养老系统顺利上线。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喜封金顶。智慧校园和数字档案建设持续深入。学生生活服务设施逐步改善。强化银政合作,严控资金成本,稳妥化解办学资金风险。国有资产管理连续8年获得省厅表彰。荣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工作集体。职工帮扶资助、图情资料保障等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国安保密和校园安全,校园安定和谐有序。

五、致力于强基固本,党的全面领导举旗领航

(一)党建创造新业绩。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实施党建领航计划,获批1个“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我为群众办实事”138件;“下察解暖”解决问题69个。党外知识分子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民进支部连续3年中标民进中央课题,1人荣获中国侨联“侨界贡献奖”。校团委荣获2021年度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校工会获批巾帼集体、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

(二)干部展现新作为。面向全体处级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集中轮训,组织48名正处级干部赴延安国家干部学院接受思想洗礼;选送11名干部参加省市党校学习,选派13名同志到地方挂职锻炼,干部能力建设推进有力。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依规依纪加强干部选任和管理监督,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稳妥。

(三)铁律打造新生态。省委巡视整改圆满收官,100%销号率获得省纪委高度肯定。实施“一把手”述责述廉考核,坚持落实主体责任清单管理,推动“清廉校园”“清廉机关”同频共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持续健全。专项督查“下察解暖”、“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了良好的事业发展生态。

各位代表,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依托,是临床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年来,附属医院在圆满完成各项繁重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业务指标稳中向优,国家和省市重点专科建设质量优中向好,公立医院质量建设、绩效考核排名稳步晋位。成功开展了CRT-D、左心耳封堵术、经内镜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等一大批前沿技术。3个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附属太和医院、附属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附属人民医院还在省内首家通过新一轮三级甲等医院等级复评。国家帕金森病标准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等应运而生;病理科分子检测等一批技术达到国家质评标准;心脏康复中心等一批标准化诊疗、培训平台顺利通过国家认证;产科等一批特色专科荣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此外,各附属医院或派遣医疗队援驰各地疫情抗击,或承担了地方防疫任务,都展现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跳动的数据、鲜活的业绩,是附属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辛勤耕耘和无私付出的结果。值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

各位代表,这一年大考、硬仗接连不断,我们沉着应对、无惧挑战,及时根据国家政策,优化调整方案,出台防控措施,发布提醒公告,组织开展59次、累计80万人次核酸检测,尤其是接续奋战40多个日夜,成功阻击“8.10”“11.1”“11.24”重大疫情,做到了组织有序、管控有力。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圆满兑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这是省市各方正确领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关心关注、倾情相助的结果,更是各附属医院和全校师生员工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解放思想、攻坚破冰的力度还不大,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劲头还不足,国内领先学科、省级领军人才还不多,高层次科研项目、高质量创新平台彰显度还不够,有组织科研能力、有影响科技水平还需持续提升,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不够凸显、主观能动性发挥还不够充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直面正视、反思剖析,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注定是一个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年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高等教育赋予了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更高使命。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时间过半、任务也要过半,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新一轮“申博”要结“硬仗”,“升大更名”进入攻坚冲刺。在这意义重大、节点特殊的年份,学校将全面落实二届四次党委全委会精神,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聚焦提质增效发展主题,有效统筹好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进一步集聚动能,助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质量双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双提增。

2023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全面提质增效发展主题,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积聚人才“第一资源”,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实施才智集聚攻坚行动,构筑人才资源新高地

(一)谋划人才战略格局。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激励二级学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责任,投入并运用好1000万元人才经费、500万元专项奖励。充实“人才服务月”内涵,做好“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调集资源、汇聚力量为人才创造后顾无忧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常态化师德师风建设,做好“荆楚好老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先进典型培育,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二)储备战略人才力量。科学规划人才梯队,加快形成人才队伍雁阵格局,以实现国家级人才项目突破为目标,把引才重点放在国家级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紧缺急需的优秀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上,确保引进博士不低于30人,并柔性引进3-5名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力争第一、二层次人才取得突破,急需紧缺人才实现质与量双提升。实施“教学名师”“青年学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学术大师,并择优申报1-2个高水平人才项目。落实“揭榜挂帅”“赛马选人”机制,选聘1-2名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聚合力的专家学者,组建2-3支高层次人才团队,选送50名优秀教师访学进修或提升学历。

(三)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优化岗位差异化评价标准,突出代表性显著成果的重要性。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聘期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激发人才活力与动能。完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更新兼职教师师资库,加强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管理。探索学科带头人、拔尖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和柔性引进人才协议工资制改革,实现对学术专业骨干的分配倾斜。推荐4-5名优秀人才到政府机关或国家部委挂职学习,做到各尽其才、人尽其用。

二、实施质量振兴攻坚行动,建构自主培养新体系

(一)提升教学内涵整体质量。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教育教学质量革命。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培育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成2-3个省级一流专业。大力构建专业集群,提升新医科、工学类应用专业建设水平,助推口腔医学、药学达到国家专业认证标准或通过认证。打造高水平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强化一流课程建设,力争获批1-2门省级以上示范课程,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开展高级别教学研究,力争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聚焦人才培养根本质量。久久为功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提升毕业生学位授予率、高质量就业率、执业医师通过率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规范过程管理,强化整改提高,确保一次性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同质教育为主导,推进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支持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构建研究生教育复合培养模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学生科研体系,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稳步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确保增量不低于20%,力争通过5年时间实现翻一番。

(三)优化教学生态服务质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促进的本科质量文化。统筹专业教学与临床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1-2名省级教学名师。加强优秀教材和新教材选用力度,完善教材选用审查机制。新增2-3个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智慧教室、在线课堂、虚拟课堂建设,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建设“五个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完善学生服务支持帮扶体系,不断优化育人效果。

三、实施创新赋能攻坚行动,打造自立自强新优势

(一)加速培育学科优势。聚焦2026年成功获批博士授权单位目标不动摇,全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确保临床医学学科建成国家一流培育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基础医学学科基本达到博士学位授权标准;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科ESI潜力值达到70%;助力护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提档升级。以学科群建设和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建设为抓手,布局培育2-3个新兴交叉学科。稳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保持年均增量不低于10%。打造高水平导师队伍,推动研究生基地建设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取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为目标,修订《科技成果认定办法》,加强项目申报培训指导,提高项目获批率,引导成果产出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产出更多高质量标志性成果,为大项目、大成果夯实基础。聚焦病毒研究、中药材综合利用、预防医学和智能医学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基础与临床转化,力争获批20项左右国家级项目。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加强有组织科研能力。组织大任务、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组织跨学院、跨学科团队协同作战,力争获批1-2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产出1-2项高水平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集中力量推进湖北武当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实质性成功。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与生物医药、医学康养等产业的深度对接,以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产出一批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运用科技成果。

四、实施机制破冰攻坚行动,提升现代化治理新效能

(一)持续加强校园治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章程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治校持续深入;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优绩优酬,完善考评体系、内控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坚持“过紧日子”,拓展收入渠道,稳妥化解资金债务风险。坚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做到“重心下移、权责统一、压力传递”,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坚持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地位不动摇,尽快构建与临床学院、专业学院的新型协同关系。

(二)持续拓展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参加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推动课程对接、联培联授创新项目。做好教师公派留学工作,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发挥各类教育联盟作用,推进京鄂对口协作,建立中央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库。发挥湖北省全科医学和免费医学生人才培训基地的辐射效应。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帮扶项目落地实施。加强校友会和基金会建设,汇聚各方力量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三)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推进“下察解暖”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用心用力用情办好群众实事。积极推进药护学院转设,妥善做好人财物转接,争取2025年首批招生。加快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后续建设,力争10月份全面竣工。有序改善学生活动和住宿条件。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集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实图书、文献资源,保障教学科研资源供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安全保密责任,落实平安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实验室安全、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五、实施铸魂强基攻坚行动,展现党建工程新业绩

(一)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长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校院两级中心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制度,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秉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升依法民主治校水平。实施“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分批选送各级干部外出学习或挂职锻炼。完成中层干部换届,适时开展处科级干部培训轮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党建工作标准,建设一批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优化党支部设置,完善党建保障体系,举办专题培训班,为支部书记授权赋能,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扩面提质,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推进“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培育一批特色亮点品牌。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抓好统战人士和群团组织建设,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建功立业。

(三)加强“两个责任”落实。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管理,落实“一把手”述责述廉考核,加强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分析及其结果运用,推动“两个责任”同频共振。贯彻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首问负责制”,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品质,持续改进和转变工作作风。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基本建设、物资采购、职称评审、人才引进、招生考试等重点领域的专项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用纪律管好党员干部。推进“清廉校园”“清廉机关”建设,持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自十堰市太和医院、人民医院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以来,学校和附属医院的融合发展宏观上在推进、合作上在跟进、心理上在贴近,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双方要一以贯之加强学科交叉、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协作,发挥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楼作用,建成临床医学转化中心,推进基础与临床高度融合、高效转化,让更多的教师、医生和研究生参与到协同创新中来;要持之以恒坚持医教协同、医教并重,强化临床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临床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激发临床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更好的实现临床业务与教学工作同抓共管、双向提升;要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交流互访,促进干部职工、群团组织感情共鸣、深度融合。学校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附属医院争当服务健康中国的“先锋队伍”,建设临床医学发展的“创新高地”,打造现代医院管理的“示范样本”,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学校还将力所能及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与附属医院携手启动医疗和科教“双引擎”,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共同建设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中流击楫、溯流而上,时不我待、责无旁贷!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抢抓医学教育新机遇,铸就砥砺奋进新气象,开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继续保持奋斗的姿态,用苦干实干诠释对教育的忠诚、对学校的热爱,为推动学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湖北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元旦在即,在此预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