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规划计划 > 正文

湖北医药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来源:发展规划处 作者: 发表日期:2021-10-11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湖北医药学院“十四五”发展建设规划》,按照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湖北医药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专业建设情况

(一)主要成绩

1、专业规模适度扩大。紧跟“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布局“新医科”专业(方向),获批信息资源管理、儿科学、精神医学、中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21个,覆盖医、理、工、管四个一级学科。

2、专业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制定并推动落实《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本科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工作。获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优秀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引进教师193人,新增博士100人,专任教师博硕比达92.7%。2000余人次接受各级各类教学能力培训,教师教学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励48人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

3、专业内涵丰富提升。附属医院获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护理学院获批省级改革试点学院。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护理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批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项目。康复治疗学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

4、专业条件明显改善。投入1.2亿元,建成国内一流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生命科学馆、云桌面、数字化影像医学实验平台、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口腔医学实验室和药学实验室,以及3间高端智慧教室和108间普通智慧教室,专业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第五、第三临床学院新校区先后投入使用,附属安康市中心医院暨第六临床学院、附属深圳市坪山医院暨第八临床学院、药护学院临床学院先后建成并入驻学生,临床教学条件显著扩增优化。

5、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推动实施以整合课程和全科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内容改革、以混合式教学为特征的方式改革、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线的评价改革,卓越医师培养1.0计划圆满完成。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获批75项国家级、2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获“挑战杯”国奖,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67项。着力“五个思政”和“三全育人”,专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爱心资助、心理帮扶等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00余项。

(二)主要问题

1、专业布局有待优化。目前21个专业中,授予医学学位专业7个,理学学位专业8个,管理学学位专业4个,工学学位专业2个。工学和管理学专业门类偏少,专业基础薄弱。

2、新办专业有待建设。近5年新增7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3.33%,新办专业的培养方案尚需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再次调整,培养目标定位需更加精准。

3、专业领军人才不足。专业负责人和教学骨干的能力水平不够高。缺乏高水平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师资队伍整体数量、结构尚不合理,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专业条件亟待加强。部分专业学科基础偏弱,公共卫生实验大平台、新专业实验室、新建附属医院和临床基地的内涵建设等有待加强。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国教育大会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专业建设提供新指引。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大众化,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智能化,对人才培养方向、质量提出了更明确和更高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强调“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力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为立足教师、学生、课程、条件做实做强本科专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遵循。

(二)“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为专业建设指出新路径。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专业、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唱响高等教育“三个一流”主旋律。“三个一流”着眼于育强扶强助强建强,体现出追求卓越、拔尖发展、示范引领的新理念。卓越和一流成为国家主导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指明了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三)“新医科”和“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为专业建设提出新要求。“新医科”的显著特征是打破壁垒、突出融合,立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疫情之后,国家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显著改变,随着国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校必须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学科融合等多角度推进“医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交叉融合已成为专业建设显见特征。

三、“十四五”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发挥优势专业,以新医科建设引领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内涵提升,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我校本科教育事业新发展。

(二)建设目标

新建1-2个“新医科”专业;获批10个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口腔医学、药学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护理学、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新一轮国家专业认证。“卓越医师培养计划2.0”取得积极成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十四五”期间,本科专业数稳定在20个以上,形成以医科教育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围绕“双一流”建设,以优势学科建设引领一流专业建设,构建临床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药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五大专业集群。

2、培育一流本科专业。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湖北医药学院一流专业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依托现有特色、品牌专业,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争取5年内获批3-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开展专业评估认证。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推进专业自评,构建用人单位、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专业常态化质量保证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5年内完成校内全部专业自我评估。口腔医学、药学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护理学、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新一轮国家专业认证。

4、着力实施“新医科”。立足“大健康”理念,遵循打破壁垒、突出融合原则,加大医学与工理文学科交叉,深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增设1-2个“新医科”专业。围绕“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和生物科学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模式改革。强化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科融通,积极探索“医学+”复合型公共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模式。

5、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引领“一流课程”评选,推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争取培育建设50门校级、10门省级、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一步引导教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探索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主要举措

1、优化专业调整机制。立足学科基础科学规划新办专业,依据国家专业设置目录架构专业学院,根据临床学院办学条件调优承办专业。规范新增专业申报、审批程序,使专业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市场调研、专业预警和退出制度。依据国家规定和市场需求,科学调整招生规模,逐步使非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招生总数的15%以上。

2、加强专业建设指导。明确专业建设三级责任制,教务处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主管部门,院(系)是实施专业建设的主体,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制定《专业负责人职责及考核办法》,明确专业负责人的责权利,实施专业负责人专题培训工程,努力把专业负责人打造成为“教管名人、教学名师、教研名士”。制定实施《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形成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评估标准,积极加强“金课”和“金专”建设。

3、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纳入省内一批次招生,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适应新高考招生改革,积极保持各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大力落实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学省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凸显改革成效。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落实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标准,形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要求,出台《课程思政实施办法》,深入开展“六个一百”育人工程,持续推进“五个思政”和“三全育人”,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4、夯实实践教学支撑。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新办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重点培育省级以上实验教学平台,建成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教学示范基地。完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家级临床教学示范培训中心建设,出台《湖北医药学院国家临床教学示范培训中心建设规划》,明确职责,提升内涵、确保达标。建设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上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健全完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提高实验室开放率,推动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持续加强新建附属医院暨临床学院建设,积极拓展新的临床教学合作伙伴,筑牢临床实践教学根基。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引进医院、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选送教师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职称评聘、薪酬激励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精心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争取省级一等奖以上教学成果奖,以教学成果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四、“十四五”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制度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实施专业建设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检查工作进度,保障我校各专业良性发展,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协商解决建设中的难题,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咨询、评估、建议、监督等作用,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营造专业建设良好环境。确保各项举措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保障改革举措有效落实。

(二)经费投入保障

除按足额投入年度专业建设经费外,专项投入年度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经费。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切实保障教学运行的实际需要。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新建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和专项投入。

(三)质量监控保障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建立从招生到学位授予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教学管理与督导体系,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在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做好专项检查工作,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改进教学线上、线下、同行质量评估制度,构建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二级学院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的质量监控。